近日,网上有人抛出“猛料”称:2018年老班章茶王树、茶皇后又被土豪直接垄断,毛料分别为68万元一公斤和46万元一公斤。
业界很多人都记得,去年也有类似的惊人消息,
老班章茶王树以32万元一公斤的天价创下新纪录,没想到,今年的协议收购价又翻了一倍多。
从网上的爆料看,交易双方有明码标价,有买卖意向书,真正做到了“有图有真相”。但业内也有不少人表示,由于没有看到更多的资料可以佐证,最终是否以协议的价格成交还不好说,极有可能这只是一纸炒作协议,而非真实的成交价。
对此,笔者也独家咨询了两位业内专家,分别是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方可、云南省
茶叶协会会长邹家驹。
方可:这是商业运作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方可表示,这是正常的商业运作,不管最终成交价如何,其本身无可厚非。
坊间有一种说法,
老班章古树茶的价格会成为整个
普洱茶、尤其是古树茶价格的标杆,只要
老班章古树茶价格涨了,其他山头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对此,方可认为,可能会有这个氛围,但绝对不会有那么大的作用,古树茶的价格还是由市场决定的,不能由某个商业运作来完全左右。
方可说,今年个别小产区的古树茶价格,可能会上涨20-30%左右,但绝不可能像
老班章茶王树那样翻一倍多。而整个
普洱茶市场,其实是供大于求的,因此,大面的价格是不可能有什么变化的。
云南省
茶叶协会会长邹家驹告诉笔者,云南省几乎每年都有传言某某茶王树卖出天价,这代表
普洱茶发展的方向性的东西还不是很明确,还要靠商业化的运作去维系发展,这其实是不稳健的。
邹家驹说,茶叶卖得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消费者有没有把茶叶喝掉,但如果将茶叶当作金融产品去运作,即便短时间内有作用,从长远看,发展也是不稳健的。
“天价普洱”炒作是自毁长城
有道是炒作年年有,今年更胜一筹。68万什么概念?难道是贫穷限制了我等的想象力?近年来,
普洱茶天价炒作之风愈演愈烈,各地的拍卖会此起彼伏,好像谁不跟风谁就吃亏,谁不报高价谁就不是好茶!而反观茶界标杆龙井茶,限价销售等措施之下,市场基本平稳。纵观国内其他茶区和茶类,像
普洱茶这样“一路飘红”者几成孤品,难道不反常吗?
说
普洱茶天价是反常,有些人可能不赞同。他们认为,
老班章值这个价,反正有人喝,“周瑜打黄盖”,没必要操干涉的心;又或者说,现在流行的是“眼球经济”“注意力市场”,管它名声不名声,先有名气再说。也正是在此类心理支配下,从未见过有人为市场炒作付出过代价,相反从中渔利之人倒不在少数。
果真“知名度比美誉度更重要”吗?
果真“知名度比美誉度更重要”吗?笔者身边许多有责任感的从业者,都对此忧心忡忡。别的不说,想想云南旅游市场的例子吧。因为“口碑赶不上颜值”,云南旅游付出惨重代价,甚至影响到了云南形象。而云南痛下杀手整顿旅游市场,宁要质量不要数量,殷鉴不远啊。如此炒作下去,只顾赚钱和点击量,不顾消费者感受,不顾整体的
普洱茶市场,不顾未来,
普洱茶市场有可能就是下一个旅游市场。
其实业内心知肚明,许多所谓的拍卖、合同不过是“障眼法”:上家和下家沆瀣一气,演一出给市场看的戏,“天价”不过是彻头彻尾的假!个别山头的炒作,个别商家的无良,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信用,透支的是明天的市场。
普洱茶“解油去腻”效果更明显的优点,契合了国人“去三高”的普遍消费需求,稳扎稳打不愁没市场。现如今,外省
普洱茶爱好者和潜在的消费者已经开始有想法:
普洱茶这么贵,为什么非得喝你!听听一般从业者心声吧,他们衷心希望市场平稳;对于云南六百万茶农的绝大多数,炒作只能伤害他们的长远营生!说得重一点,天价
普洱茶炒作是追腥逐臭,也是自毁长城。
此外,据了解,2017年32万/公斤的
普洱茶原料,最后制成的
普洱茶成品也仅卖出了一万多元的价格,远低于其原料收购成本。
结语
“
老班章茶王树春茶天价”事件似乎成了每年都要上演一次的戏码,它每年都引爆了热点,赚足了眼球和口水。某种程度而言,这对提高行业关注度来说是好事一桩。但,过犹不及,过了,有可能引发市场进一步走向混乱。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道理也适用于
普洱茶。至少从公共管理角度,从规范透明的市场角度,从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角度,都不能放任炒作“一年又一年”进行。如果
老班章再闹出“王子王孙、嫔妃姬妾”的笑话,到底是谁之过呢?
古树茶的价格应交给健康规范的市场去决定,而不是由纯粹的商业运作来推动。茶叶是用来喝的,不是拿来“炒”的,关注茶叶本身,回归茶叶品饮价值,或许比任何天价茶事件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