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曼松古樹毛茶
話是對的,但我的性格裏有些執着,就算天價浮雲,試想想人生在世,什麽東西不是浮雲呢?唯一不可辜負的,應該就是個體的體驗了吧,所以,即使再貴,花點錢嘗它幾泡又如何?
2016年4月16日午後2:00,大雨

就這樣,一泡曼松古樹來到我的茶席間,平常心,泡它!兒子在邊上折騰,家人在側,我隻當它是最普通不過的茶來泡,一如既往的農夫山泉純淨水,不鏽鋼燒水壺,水溫90度,一泡洗,第二泡浸潤30秒,茶湯一出,即聞到一股不同尋常的香氣,細膩但頑強,不似通常普洱生茶的蘭花香底,甚至都不像茶的香氣,它是野蜂蜜與早春山林裏的混生氣息,這種氣息,是我們在白花與紅花輝映、參天大樹與古茶園混生的倚邦深山裏所感受到的氣息,沒錯,就是它!



圖|倚邦深山
等等!重要的是湯湯入口,哇!
好平淡!
怎麽會這樣?
等等,峰回路轉,茶湯是渾圓的,細緻的照顧了口腔的上、下、前端與深處,入口之後,自咽喉處,升騰上來甜感,與剛才湯面上聞到的甜感一緻,而杯底,在稍涼之後,則表現出更爲濃郁的蜂蜜甜感,沒錯,是它!
第三泡至第六泡,均10秒左右出湯,重點來了,一般以這種泡法泡新的古樹茶,茶湯濃度的高峰通常出現在3—4泡,但是它的高峰,出現在第6泡,正當我試圖給它下一個定論:“淡而優雅,味清且正”八個字送給她時,再一次峰回路轉,第六泡,依舊是十秒左右,她的湯感,突然變得非常濃郁飽滿,是不可忽略的厚度,即使茶湯咽下之後一分鍾内,口腔一直似若有物,她與許多古樹茶像雞湯一樣的柔軟感與包裹感又不同,是厚實、細密、綿柔、甜,是無法比喻。
最令人難忘的,是她從深喉處來的甜,一直停留,從第六泡至第十泡,依次增加了二十秒左右的時間,茶湯的厚度緩緩下降,但甜度與氣韻卻依然在,事實上,增加的氣感在全身遊走,我很快開始打嗝,臉紅心跳,手心全是汗。她像謙謙的君子厚積薄發,終于在身上沉澱出普洱茶應該有的厚重氣韻。她集優雅曼妙、似有若無的少女心與厚酽深長的謙謙君子與一身,她像《老殘遊記》裏的白妞唱曲,你覺得她唱的好,真的好,但是說不出的好!
十二泡,喝不動了,讓她的甜感與生津留在咽喉、口腔、在齒頰之間吧!
再等等,還有一件事情:澀感呢?爲什麽我忘記了一款新的古樹茶,最常見不過的生澀呢?

圖|茶湯與葉底
寫到這裏,天空突然放晴,大雨初霁,朝窗外的遠山望去,白霧迅速升騰遊走,白雲蒼狗,我開始懷念我其實并不親自到達的,那遙遠、而近在茶席間的曼松王子山。(轉載僅作交流,觀點僅代表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