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普洱江湖 > 南糯山普洱茶

3分鐘瞭解南糯山古茶園

2017-11-20 字体大小【 投稿

   3分鐘瞭解南糯山古茶園

南糯山,系傣語地名,“南”即水,“糯”即竹筍,是哈尼族集居地,位於格朗和鄉東面,隔流沙河與猛宋茶山相望。南糯山海拔1400米,山高穀深,植被茂密,常年雲霧籠罩,是個神秘的霧區。全年降雨量在15001750毫米之間,年平均氣溫在1618℃之間,相對濕度在80%以上,年霧日為120多天.屬典型的南亞熱帶氣候。土壤以磚紅壤和赤紅壤為主,且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南糯山具有適宜大葉種茶樹生長的最佳生態環境,由於霧日多,茶山常籠罩於雲霧之中,故所產茶葉品質極佳,具有“香氣高,苦味淡,甜味重”的特點,全國名茶“南糯白毫”原料就生產於此,是眾多古老茶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據傳,南糯山先民植茶始於三國時期,種茶技術為諸葛孔明所授,距今已1700多年。古茶樹面積1.2萬畝,主要分佈在半坡老寨,大都樹齡200500年,是西雙版納州乃至雲南省面積最大的古茶區,也是雲南省機械制茶的發祥地。19384月,受雲南省財政廳委派,白耀明(字孟愚)到南糯山創辦雲南省思普區茶業試驗場第二分場,採取梯台栽種。次年,建立南糯山制茶廠,從印度引進制茶機,機制出第一批紅茶綠茶,產品遠銷香港、緬甸、印度。古茶區內,生長著2棵樹齡8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樹,見證了南糯山先民悠久的植茶、制茶、用茶歷史。

19518月,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當時稱雲南省農林廳佛海茶葉試驗場)在南糯山成立,開展茶樹地方品種調查工作。當時,在南糯山隨處可見許多直徑在0.3米以上、樹高35米的栽培型古茶樹,其中:3株主幹直徑在0.380.54米、高3.54米、樹冠直徑8米左右的大茶樹。

195112月,科技人員在當地哈尼獵人的帶領下深入山林中考察,發現了1株高8.8米、主幹直徑0.83米的古茶樹,被尊稱為“茶王樹”。1953年,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分所的周鵬舉實地考察了“茶王樹”。1954年,在周鵬舉陪同下,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慕名到南糯山考察“茶王樹”。

1957年,南糯山修通簡易公路,國內茶葉界許多專家、教授、學者不遠萬里,紛紛趕赴南糯山,與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科技人員一起,對“茶王樹”進行多學科綜合考察論證,最終推斷茶樹王樹齡達800多年,屬栽培型“古茶樹王”。199012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臨南糯山參拜“茶王樹”後,在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欣然揮毫,留下了“南行萬里拜茶王”的珍跡。隨著考察、觀光人員的增多,“茶王樹”周圍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樹體也受到許多損傷。猛海縣政府成立“保護茶樹王管理委員會”,採取技術措施,保護和挽救茶樹王。1995年“茶王樹”不幸“仙逝”。

 “茶王樹”樹姿開展,樹幅9.6米,葉長16.720.9釐米,寬6.87.9釐米,側脈1114對。花色白中帶綠,花冠直徑34.1米,花瓣78片,柱頭34裂。茶果呈三角形。葉芽長3.43釐米,一芽二葉重0.57克。鮮嫩葉內含茶多酚17.37%、水浸出物59%。老葉含茶多酚8.9%、水浸出物32.68%。

免責聲明:本站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資訊,也不構成任何建議,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絡我們!

相關閱讀

热门标签

©2023 知樂茶業(香港)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香港九龍太子基隆街33號 電話:+852-2374 6188
WhatsApp:+852-92356000
深圳羅湖建設路1046號4樓025A
電話:1361285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