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歷史 清代
茶的歷史 清代
清朝至皇太極入主中原及多爾袞攝政以來,雖仍沿舊明之制.但法規尤為嚴密,且又屢興「文字獄」,文人精力與漢族思想途而受挫,這與元朝也有相類之處,文人已無心吟詠「茶」了,再加上清末經鴉片、英、法甲午諸役後.民心士氣危弱。民族自尊心也大損,挾西洋船堅砲利之餘威,茶飲似乎也為洋水沖淡了。民間飲茶的風氣似不如前朝的盛行,有關茶的書冊。坊間幾無所見,文人談及茶茗者亦較少.而達官貴人間相往來,竟有[端茶送客]的陋規.即當賓主言談並不融洽時,仁人會令僕人獻茶,這等於下逐客令,知趣的訪客最好儘快離辭,免得自討沒趣,這和從前「客來烹茶」、「敲冰煮茗」、「以茶待客」的情況,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了。據說 國父上李鴻章書後,曾北上晉見李丞相,兩人見面因見不合.又加上語言不通.不一會兒,李鴻章便來個「端茶送客」,將 國父送出官邸,因此國父才覺悟非革命改變政體不可。
民國成立後,飲茶就已蒙上濃厚的商業氣息了。各地茶肆皆各有特色,如福州茶館兼營浴池生意,貴州茶館裏的說書,江西茶館前的道情,北平茶坊因在帝京,因此頗有帝王氣勢,四川茶館則花樣最多,氣象萬千,饒富趣味,廣東茶館的工夫泡法等,皆具地方色彩又有特殊風味。台灣因為外國進口飲料充斥坊間,咖啡廳林立街頭,茶飲一度曾沒落,更談不上深具規模的茶樓了近年來因得各界人士的提倡並證實茶有益於身心,故重新喚起了國人對茶的注意,頗有漸受重視的趨勢,茶樓也開始出現,這是一種好現象。
從明清迄今,飲茶仍是中國人生活的一部份,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至今我們口渴還習慣說「喝茶」,但奇怪的是一提到「茶道」,就會拿日本作代表,就如同中國的書法、圍棋、劍術一樣。面對這些國粹。顧影自憐又徒呼奈何﹕在一片恢復中華文化聲中,正名我們的「中國茶道」是國內各茶藝協會所應擔負的先導任務使國民能認識並體驗到正統「中國茶道」的生活藝術,而大眾也應對「茶的文化」做一番瞭解。自神農發現了茶葉以後,歷經唐宋的發揚,明清的改革迄今,它已在中國歷史上吟詠了至少二千年以上,「茶」號稱為「國飲」一點都不為過,所謂飲水思源,飲茶也要知道它的來源。儘管「茶」現已風行各國。成為世界最有益的飲料,然中國人還是有中國人飲茶的方式與精神,因為中國人有中國人特有的文化特質。
免責聲明:本站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資訊,也不構成任何建議,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