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黃片分類:老黃片和小黃片的區別
所謂「黃片」,說白了就是老茶樹上的老葉子,因為多數老葉時間長了會泛黃,「黃片」因此得名。雖然有「老」、「黃」二字在名字中,但並不意味著品質不好。相反,老黃片由於葉片組織厚實,反以甘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見長。
相傳「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神農氏在出發去嘗百草之前,是在一棵大樹下燒著一鍋水備著回來喝的,而這棵樹剛好就是一棵大茶樹。一天下來,神農氏吃了一肚子的毒草,掙扎著回到大樹下,這時火已滅,燒開的水已涼,溫水裡漂著幾片大樹葉,肚子奇疼的神農連葉子也顧不上揀出來就把大半鍋水喝完了。說來奇怪,那半鍋微苦的水除了透出絲絲回甘外,立馬止住了神農的疼痛,七十二毒就這樣被解掉了。神農既然是肚子奇疼,葉子又是自動漂到鍋里的,那也就不可能是細嫩的芽葉,肯定是老樹老黃片了。
傳說肯定有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面,而且距今年代久遠也無法考究。關於老黃片的起源還有一種更務實的說法: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古鎮易武也與版納的其他茶山一樣,貫徹執行上級的文件精神:改造低產茶園,栽種高產優良茶種茶樹。一夜之間,許多百年以上樹齡的古茶樹慘遭砍伐,茶農們把砍伐倒的茶樹上稍嫩點的老葉採回家裡,製作成當地人愛喝的粗毛茶——老帕卡,也就是今天令人稱道的老黃片茶。
無論是哪一種說法,老黃片都不是人們主動尋求的茶種。因此要喝到成規模、有產量及品質保證的老黃片還真是不容易。
普洱茶黃片其實是有兩類的,一類是我們常說的老黃片,另一類是嫩葉黃片,通俗來說也可以叫做小黃片。二者叫法不同也是因為二者形成不相同。
上面故事中提到的兩種都屬於自然形成的黃片,是老黃片。老黃片是茶葉生長中餘留的老葉,其質地堅硬,木質化特徵明顯,這是生長細胞衰老和死亡過多造成的炭化結果。這種老黃片量少因為在茶園茶的茶樹,定期管理採摘,大部分是不會有老黃葉的,所以價格也偏高。
特點:葉片內茶多糖含量較高,咖啡鹼和茶多酚含量低,所以品飲時苦澀度低,茶湯甜度更高,滋味相對淳和,耐泡度高。不過也正是因為茶多酚和咖啡鹼含量低,保健功效相對幼嫩茶箐自然有所不足。並且由於老黃片等級偏高相對粗老,內含物質中氟和部分微量金屬的含量相對幼嫩茶箐高,多飲對身體不利。
而市面上較多是小黃片,是在原料篩選揀工序中,因條索疏鬆、粗大,在揉捻過程中不成條的部分,按照生產標準揀出來的這部分茶箐。小黃片多發生在早春茶中,茶友都知道春茶是一年中品質最好的,所以小黃片的品質其實很高。
特點:品飲時苦澀度低,甜度雖然不如老黃片,但也沒有氟和微量金屬含量高的缺點。
品茗
老黃片口感不苦不澀,香味獨特,而且不像嫩葉生茶那麼傷胃。所以,老黃片無須陳放,在當年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喝。黃片比一芽兩葉雖老一點,茶味雖淡一點,但是甜度卻較前者高許多。
但要注意:黃片的沖泡,可以稍增加一點投茶量,最關鍵的是水一定要開,泡的時間一定要夠,否則滋味就不能夠充分展現。
免責聲明:本站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資訊,也不構成任何建議,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絡我們!